“输血”变“造血”
“输血”变“造血”
张涛
一人稳定就业,全家脱贫致富。作为就业扶贫的有益探索,扶贫车间渐呈星火燎原之势,为帮助剩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稳定脱贫提供了新思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群众 “不愁吃、不愁穿”需要以稳定的收入和稳定的就业作保证,扶贫车间则是实现贫困人口就近就业的绝佳方式,是实现就业扶贫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
扶贫车间有利于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扶贫车间”建村口 ,挣钱顾家“两不误”。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参与体面劳动,通过就业获得报酬,凭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并且上能顾老、下能顾小,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就业的同时,消除了安于现状、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增强了自立自强、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志气,实现了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观念转变,大大提升了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扶贫车间”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扶贫先扶志,扶贫车间通过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就业,使他们在劳动中提高技能、增加收入,提高素质,在工作中体现价值、增强自信心。在经济进入新常态、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背景下,通过模式创新和机制重建,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以扶贫车间为载体,把贫困人口嵌入到产业发展的链条中去,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扶贫车间”有利于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作为带领贫困地区群众发展壮大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将有效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几乎每个扶贫车间都有一个经济能人进行经营管理,他们经过实践锻炼,逐步成为致富带头人,将为今后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扶贫车间为贫困户带来了稳定收入,解决了企业的招工难问题,助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但同时,扶贫车间也面临着一些考验。一是劳动力素质问题。贫困人口普遍素质不高,高精尖技术掌握不了,只能做一些简单易学的辅助类工作。二是生产效率问题。扶贫车间多为计件生产,工人工资的多少直接体现了生产效率的高低,如果生产效率没跟上,车间的物流成本和管理成本就会增高。三是生产效益的问题。有的扶贫车间慢慢地产品没有市场、没有销路,扶贫车间也容易被淘汰。四是人才匮乏问题。扶贫车间现在普遍缺乏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扶贫车间若要长足发展,必须建立完善区、镇、村相互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协同协作,整合各方资源,强化资金扶持,广泛凝聚合力,为就业扶贫提供坚强保障。一是要强化政策扶持,出台专门文件,对设立“就业扶贫车间”的企业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身扶贫车间建设;二是强化资金扶持,对满足扶贫车间建设标准的应通过扶贫资金补助和一次性奖补的方式,给予资金帮扶,填补基层扶贫车间运营的资金缺口;三是强化技能扶持,要围绕“就业扶贫车间”技能需求,推行“短平快”式培训,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技能培训。四要强化人才扶持,要加大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力度,做好吸引本土人才回归工作,强化人才支撑,引领扶贫车间健康发展。
通过建设扶贫车间,一定能够让更多的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挣钱,通过建立就业脱贫长效机制,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群众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脱贫,让劳动者有尊严地脱贫,体面地走向幸福生活!
客网微视
客网视频
客网航拍
客网直播
客网视频
客网视频
客网视频


